白花菜籽
关键词:
所属分类:
产品描述
白花菜一年生草本,有恶臭。茎多分枝,高达1米,密被粘性腺毛。掌状复叶,互生;叶柄长3~7厘米;小叶5片,倒卵形或菱状倒卵形,长2.5~5厘米,宽1~2厘米,先端锐或钝,基部楔形,全缘或有细齿,上面无毛,下面叶脉上微有毛。总状花序顶生;花有梗,基部有叶状苞片3;萼片4,卵形,先端尖;花瓣4,倒卵形,长约1厘米,宽约5毫米,有长爪,白色或带紫色;雄蕊6,花丝下部附着于雌蕊的子房柄上;雌蕊子房有长柄,突出花瓣之上,1室,花柱短,柱头扁头状。蒴果长角状,长5~10厘米,先端有宿存柱头。
选用优良品种
越冬栽培的白花菜应选用冬性强的晚熟品种或特晚熟种。
1、晚熟品种:龙峰系列或南苜系列120天、140天,耐寒、抗病,株高60?65厘米,花球雪白紧实,能耐短时间零下6?7℃低温。7月下旬?8月上旬播种,春节前后上市,亩产花球3000?3500公斤。
2、特晚熟种:龙峰系列或南苜系列180天、200天,株高65?70厘米,耐寒、抗病,能耐零下8℃左右的低温。花球硕大,雪白紧实,单球重1.5?2公斤。8月中下旬播种,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定植,翌年2?3月上市,亩产花球4000公斤以上。
培育壮苗
白花菜性喜向阳温暖,较耐旱,生长季节短,且再生能力强。育苗地应选择土壤疏松、排水方便的田块。每亩施腐熟厩肥1500公斤、人畜粪肥1000?1250公斤作基肥。每平方米用种量2? 3克。播后覆盖湿润细土和遮阳网。齐苗后在幼苗根际薄施一层细土,避免根部外露和幼苗倒伏。幼苗2?3片真叶时假植15天,株行距6.6厘米×9.9厘米。近年来应用立体栽培技术,将白花菜与其他农作物间作套种,一年可播种 3-4次,每种一次可采摘数次。
适时定植
幼苗真叶6?7片,苗龄35?40天定植。晚熟种定植期在9月中下旬,特晚熟种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。晚熟种一般每亩栽2000?2200株,畦宽 1.2米(包括排水沟),株距50?60厘米,特晚熟种畦宽1.3米(包括排水沟),株距65?70厘米。定植前,每亩施腐熟厩肥3000?4000公斤、人畜粪肥1500?2000公斤、过磷酸钙20?25公斤。定植时尽量带土移栽不伤根,并浇足活棵水。桑园套作,宜选用特晚熟种。10月上中旬,秋桑采收基本结束时定植。3月份新枝尚未抽出时采收。花菜枝可埋青作桑田基肥。
肥水管理
根据越冬白花菜的生育特点,定植后采用前促、中稳、后攻的肥水管理方法。活棵后每亩施腐熟人畜粪肥500?750公斤加尿素5?8公斤提苗,并松土中耕1?2次。10 月下旬逐行中耕壅土,控制肥料的使用,确保植株稳健生长,增强越冬阶段抗寒能力。当30%的植株出现直径1?2厘米大小的嫩花球,应重施结球肥,每亩施尿素15?20公斤、人畜粪肥1000?1250公斤,以后看苗补施肥1?2次,以满足结球期的肥水需求。白花菜对硼、钼等微量元素十分敏感,可每亩用硼砂 50克或钼酸铵10克配成水溶液施于定植穴内作基肥。
采收
白花菜的采收标准是,花球充分长大,表面圆正,边缘尚未散开。采收时留球下几片叶,可保护花球。为使花球洁白柔嫩,在花球露出叶片时,将上部的2?3张叶折断覆盖在花球上,防止花球变黄、发紫。
相关产品
暂无数据